钱学森逝世,引起全世界华人的广泛报道和关注。他早年在美国的科学成就和对中国航天的巨大贡献获得极高的和充分的称赞,但其晚年的科学成就却几乎很少有人提及。钱学森的秘书认为,钱学森最大的遗憾也许是人们对他所讲的东西有许多还不理解,他认为是因为钱学森的科学思想至少超前我们一般人10年。笔者参与了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的研究,深知他开创的这个研究领域将会产生何等深远的影响,很有可能超过他以往的科学成就。
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提出人的思维是有规律的,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思维科学是可以成立的,发表了《关于思维科学》一文。他进一步指出思维可以分成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三个部分。他特别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研究方面有突破。钱学森还认为计算机模拟对研究人的思维有重要的启发,计算机模拟技术是研究思维的有效工具。
当时世界人工智能研究的焦点是逻辑符号推理系统,日本正在提出第五代智能计算机计划,声称不仅能在技术上做得精致,还要用这个计划在基础研究和思想上对世界作出贡献。
笔者把钱学森思维科学的思想深入发展成科学的理论,建立了一个思维的结构模型,并发现用网络可以实现形象思维。根据这些理论,笔者认识到当时日本的智能机计划是一个不可能成功的项目,因为他们只提到逻辑运算的速度而已。笔者还发现,世界上主流人工智能研究的方向也是有问题的。笔者和导师戴汝为后来写成6万多字的《论思维与模拟智能》一文,得到钱学森的充分肯定。后来我们又从这些理论发展出数学模型和算法实现。
10年前,笔者认识到思维科学思想和理论正是新一代搜索引擎的理论基础,新一代搜索引擎就是智能计算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类似人的世界知识库,从而可以提供基于知识的搜索,或者说知识引擎。我们后来探索这些技术的实现,克服算法和工程方面的许多难题。我们逐步认识到,要把人的知识和算法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精确和规模的要求。这又使笔者想到钱学森和戴汝为老师早就提出要建立人机共创的智能系统,真是不谋而合。
电脑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信息技术和信息革命,但当前信息以爆炸性增长,现有的信息技术已使人无法有效使用已有的信息。只有像人一样,理解所有的信息,将巨大的信息转变成有用的知识,才能最好地利用信息,这将开启从信息技术向知识技术的巨大转变,从以数据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互联网上的巨大开放信息为知识库提供了数据基础,这几年云计算和并行算法的巨大突破为实现这样的巨大的知识库提供了硬件和计算平台基础,而钱学森20多年前开创的思维科学研究正是这场技术变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必将开启下一场伟大的知识革命,从而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计算机。钱学森再一次走到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前列。遗憾的是,今天在纪念他的时候,还没有多少人看到和提到他这方面的巨大贡献,对思维科学的认识还停留在 20年前的阶段。像任何伟大的科学发现一样,从思想到理论,再到实际应用都会有一个漫长、曲折和艰苦的过程。让人欣慰的是,今天我们终于可以看到思维科学带来的技术革命的曙光,这也许可以作为对钱学森先生的纪念。